路得记1:6-18
电影《泰坦尼克号》上面有一个经典的对白,我相信许多喜欢浪漫的年轻人都耳熟能详,就是当男女主角在危难当中的不离不弃,说出的那句You Jump I Jump,这也是该片最打动人心的一幕,许多男男女女为止倾倒,希望自己也能够找到这样的另一半,则夫复何求,此生无憾了。虽然泰坦尼克号沉没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但电影的故事则是艺术的虚构,这句对白更是虚构当中的虚构。但是今天我们要看圣经当中所描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真实的对白:You Go I Go, Your God My God。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今天的经文:
起身归回
上周我们看到在饥荒中,以利米勒举家离开伯利恒迁往摩押地,本来期待在那里可以度过危机,开始美好幸福的生活,但是命运的打击一个借着一个,结果却是丈夫和两个儿子都客死异乡,原本的一家人只剩下一个人拿俄米,在加上2个外邦媳妇就是婆媳三人,而且无后。这就是1-5节作者呈现给我们的一个凄凉画面。
在这样的光景下,这三个女人就从摩押地起身,要回伯利恒。在第六节,其实说了三件事,而这三件事的发起者都是拿俄米,哪三件事呢?1,她起来(与儿媳一起),2,她要从摩押地归回,3,她听说了耶和华在犹大故土所做的事情。
显然圣经给了我们看到,第三件事乃是前两件事的原因。6节显然跟前5节有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画风,如果我是导演,可能前面五节我会用黑白影像来呈现,饥荒,死亡和坟墓。而进入第六节,画面很自然地转为彩色,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一望无垠的绿色,那绿色的麦田在微风中摇弋起舞,形成一片又一片的麦浪!让我想去上周某个弟兄在朋友圈说:两个月来,第一次感觉华科树荫是绿色,之前一直觉得是灰色,聚会回来,感觉被洗刷干净,感谢赞美主。
然后镜头转向摩押的拿俄米,她在困境中做了一个决定,她要起来,她要做一些改变,突破目前的令人窒息的死亡气息。两个儿子死后,拿俄米每天独自面对这两个外邦儿媳,有些事情心照不宣,有些事情打开话题也很尴尬。也许每天家里的气氛都有点怪怪的,但是谁也不想首先打破这个僵局。拿俄米自己也年纪不小了,她是否也要继续死在摩押地,如同她家里的三个男人一样呢?还是要叶落归根,死在自己的祖国。这两个守寡的媳妇的将来要怎么办呢?靠她们来养老,还是给她们自由,成全她们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
这时候她也听到了来自母国的一些消息,就是耶和华眷顾自己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哇,这真是一个好消息。这是与当初他们一家离家的时候完全不同的状况了,整个经济环境在这十几年间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耶和华的恩典,他眷顾他自己的百姓。注意这些话并非出自拿俄米之口,是传消息的人将这样环境的改变归功与耶和华,拿俄米是否也如此认为呢?我们需要打个问号,我的答案可能是否定了,为什么呢?我会在下一次的讲道当中分享我的理由。这次讲道的主角是路得,我想把焦点关注在她身上。
借着这个契机,拿俄米试图给死寂的生活带来一些改变,她就起来,而且也叫了两个儿媳起来,我们不能在这样生活下去了,我们不能再坐视不理或沉睡下去,而是要起来,起来之后要做什么也很重要,起来之后的目的地是哪里呢?就是离开这个环境,离开这个场所,要回到自己起初出发的地方,就是归回,归回伯利恒。
归回,shoob这是圣经常用的词汇,它一般用来指从一个地方回到另一个地方,所一条道路转向另一条道路。从恶道转向正道,从罪中悔改都是用的这同样一个字。
做出这个决定就是一个新生活的开始,起来,归回,而发生这两个动作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听见!你听见神的声音吗?你听见了神已经眷顾了他的百姓吗?你听见了神给他的百姓是何等的恩典吗?今天他赐给他的百姓不是普通的粮食,而是天上的粮食,当我们的救主来到这地上行走的时候,他自称自己就是生命的粮,是他的父从天赐下的生命的粮。你的生命在饥荒中吗?其实这是每个堕落之人和离开上帝的百姓的生活写照。我们被困在那里,在这个困境中,在悲剧和死亡中,一天天在里面默默地生活着,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我们打破困境,需要先听到神安排人给我们带来的好消息,我们需要听到并相信这充满恩典的好消息,那就是神眷顾了他的百姓,已经赐了生命的粮,那活水的江河给他的百姓,他们不再饥,不再渴。你需要的不是更多一个机会,换一份更好的工作,找一个更好条件的男女朋友,换一个城市,换一个教会。而是重新听到,重新认识那个充满恩典的好消息,那就是神眷顾了他的自己的百姓,赐了生命的粮给他们。这个消息对于我个人意味着什么,我要做出什么回应?我是否要做出一个决定,在这样的生命状态当中,不再沉默,不再沉睡,不再安坐,而是起来,打破这个瓶颈,这个困境,这个僵局。起来是一个决定,但是起来往哪里去也同样重要。起来是为了归回/shoob,是来到神面前悔改,归回到正道上来,更新自己的心思意念。过去因为学业,工作,家庭甚至自己的罪轻慢了神,就如同本周乔一姐妹在会友群里面所发的电影观后感一样,去看到自己对神的亏欠,在电影《冈仁波齐》中,每个人都面临一个困境,他们一同做了一件伟大的事,他们要起来向他们的圣山进发,不管一路如何地艰辛,这都不能阻挡他们归回的脚步。一个异教徒都能够如此侍奉他们的神,我们这些真神的子民呢?真是令人汗颜!神要我们成为世界的见证,但是有时候我们成了世界的笑柄,我们用我们实际的行为羞辱了神的名。我们都需要起来,归回,悔改和更新我们自己。
在逆境中跟随
当拿俄米决定要起身归回的时候,她也告诉了两个儿媳自己的计划,那个一直心照不宣回避的问题必须要拿到台面上来说了,拿俄米没有期待媳妇跟他们回国。无论从律法,文化,风俗上这都不是必须的。所以她为他们想好了一条出路。就是打发她们各自回娘家。圣经很少说到娘家而是父家。除此之外旧约只出现了三次(利百加1次和雅歌2次),在那些地方都是出现于就要嫁娶的时候,所以拿俄米的意思是期待她们再婚。
从常理来说,这对于她们来说,应该是一个极好的出路,她们不需要在守寡,可以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这些年当中,拿俄米过得很辛苦,其实对于两个儿媳来说,生活也并不简单。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路得也没有口出一句怨言恶语,如果我们想象在一个普通中国人家庭当中碰上这样的危机会如何,媳妇年纪轻轻就丧偶,与婆婆一起居住。也许一点小事都可以点燃那个火花,开始借题发挥。婆婆怪媳妇克夫,媳妇则像个怨妇一般,每天没完没了的抱怨,我的命为什么这么苦啊,嫁给了这么一户人家,一天清福都没有想,现在还要为婆婆养老。
我们从下文可以看到,显然路得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想法。当拿俄米对两个儿媳说,你们各人回娘家去吧,意思是要他们继续再嫁吧!而且后面拿俄米自己的话也说得很清楚,这并不是我们的臆测,拿俄米继续说,愿耶和华使你们各自在新夫家中得平安。意思是在我们家里你们没有得到平安,但是盼望你们在新的夫家当中可以得着平安。
在这离别的时刻,两个儿媳就放声大哭,并一起拒绝了这个安排,他们表示说,我们要跟你一同回你的母国去。拿俄米继续坚持,你们回娘家去吧,并且说了一种极端的,不可能发生的情况来打消媳妇们的念头。你们干嘛要跟着我呢,我已经这么老了,不可能再结婚,就算再结婚,也过了生育的年龄,不可能生孩子了,而且就算今晚我就结婚生了孩子,生了个双胞胎,而且还都是男的,你们也不可能等他们他们长大啊?你们不可能一直等这两个孩子长大不嫁别人啊!在拿俄米举了这一切极端的不可能发生的例子之后,他继续劝她们,你们不要继续跟着我这个没有盼望的人啦,你们应该开始你们自己的新生活和美好前程。不要耽误了自己。
在这第二番的摆事实讲道理的劝说之后,其中一个媳妇俄珥巴做出了理性的选择,她与婆婆亲嘴告别了,俄珥巴的亲嘴行动上表达了他接受了婆婆的建议。这是一个正常的合理的选择,这并不能说明俄珥巴是一个不好的媳妇。9节和14节两次提到亲嘴,两次提到放声而哭,标志着:告别行动的开始和结束。
经文没有告诉我们俄珥巴亲嘴告别是错误的。事实上他顺服了婆婆的决定,她做了婆婆所期待的,是正确的,并不是自私,只是不像路得那样无私。反倒是路得的决定是违背了婆婆的期待的,拿俄米从未想象有一位媳妇会一生跟随他。
路得还是放不下婆婆,舍不得走。她做出了一个违反理性的选择,她愿意多走一里路。这多一里路不是婆婆所要求和期待的,是路得自己甘心乐意的选择。而且她这个多走一里路并非是处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做出的,这样使得路得的品格显得尤为难能可贵。
耶稣说,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拿俄米没有强逼路得跟她,而是让她回娘家再嫁,但是路得却选择继续跟随。明知道这是一笔包赔不赚的买卖。
常常可以听到一些基督徒和不信主的人说,等我家庭,事业都安排好了,我再来跟随主吧,现在不是时候。当我们富足有余,生活安舒的时候,去跟随主,去付出一些时间,金钱可能我们可以做到,但是当我们处在逆境中,在一个没有保障的安全的环境当中,是否也能继续跟随主呢?路得转身离开不去跟随,凭她的贤惠和善解人意,马上可以开始一个世人看来舒适的新生活。但是她选择了在逆境中继续跟随。
我们基本上还是处于一个衣食无忧的状态当中吧,我们不要说多走一里路,有的时候,我们自己当尽的本分我们都不愿意尽。那本来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一里路我们都不愿意走。我们只想做一个下限的基督徒。我们做尽量少的事情来保持我们一个基督徒的身份,让我们看起来像个基督徒,给我们有一个天堂门票在手的安全感,我们不要超过十一奉献多过一块钱,每天不要读经多过10分钟,参与教会的聚会不要超过主日崇拜一个,不要想占用我更多一个小时来参加周间祷告会,团契小组什么的。而事实上,令我们尴尬的是,许多人可能就连最基本的读经,奉献,主日聚会都做不到。我们真的相信神是施恩眷顾我们的吗?我真是一个蒙神拯救恩典的人吗?一个蒙恩的人是这样活吗?我们得救之后,就躺在恩典的海洋中怡然自得,神不是要我们去海边度假,而是要我们建造方舟。今天我们实在对神轻慢得无以复加了。如果我们这样对我们的老板和公司,早就被扫地出门了。如果今天圣灵提醒你,扎了你的心,说明你还有救,赶紧来到神的面前悔改,求神赦免你的轻慢。
但是我不知道这种安全感是真实的还是幻象。盼望我们都能够摆脱这种属灵贫困户的思想,去在教会当中操练多走一里路。从最简单的开始做起,不要按着点或迟到来到教会,而是提前10分钟到半小时来教会,每天话10分钟来读他宝贵的话语。
而另一方面,我也看见可贵的一面,地上的教会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你可以看到最糟糕的信徒,也可以最宝贵的信徒,可以看到不断试探下限的基督徒,也可以看到不断突破上限的基督徒。前者也许慢慢的滑向了地狱的门口也不自知,后者却让我们看见他身上那种神圣的不满足感,并惊叹神在他生命中的恩典何等的浩大!实际上我们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我看到许多弟兄姐妹,聚会结束后,主动留下来,做一些整理的工作,许多时候,我也看到不是他的小组值日,但是却看见他在那里默默的服侍,做一些别人看不见的细小的角落的工作。有的弟兄姐妹在自己的服侍上追求精益求精,因为神配得。
在一个充满不信,混乱的黑暗时代,在一个外邦当中,这个女子路得给我们看见他生命当中散发出来夺目的光芒!在那个浑浊的环境中,路得是一股清流。这也让我们每一个基督徒省察自己的信仰,我真的愿意跨越现实,跨越理性,做一个跟随基督的人吗?在一个黑暗的时代当中,不表示我就一定就要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在一个时局不好的年代,不表示我就要识时务者为俊杰。基督徒在这个世上,不就是神放在这个腐败的世界的一个实验田吗?要我们结出丰盛的子粒来,借此来彰显传扬他的美德。基督徒在这个世界上,不就是神放在这个黑暗时代的一束光吗?要让我们的光照亮这黑暗的幽谷当中,这也是我们教会的异象:城造在山上,光照进谷中。
不离不弃:
You Go I Go,
当嫂子(准确说是妯娌)离开之后,婆婆拿俄米对媳妇路得进行了第三轮的劝说,已经有一个劝说成功的见证了,就是路得的嫂子,你看,俄珥巴已经回她本国和她本国的神那里去了,你也一样去吧!
路得再次拒绝了婆婆善意的offer,用了一个强烈的双重否定的表达法: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可能我们读起来都有点拗口,要去仔细把意思捋捋清楚。这让我想起那些肉麻的情歌,不要让我不去爱你之类的。但是这就是路得对婆婆的真情告白。她要紧紧的跟随婆婆,不离不弃。这也让我想起,比尔·海波斯在他一本关于教会的书中写到有一个会友非常的爱他所在的柳溪教会,他说,我死也不会离开这个教会,除非有人把我绑起来抬走。
这种不离不弃是在以色列当中都是少有的,一个外邦人活出了神的百姓都达不到的标准,这岂不是让神的百姓汗颜吗?就如同姐妹在《冈仁波齐》的观后感中所说的,那群普通的藏民,他们不是喇嘛什么的,所活出的敬虔标准可以说秒杀今天许多的基督徒。而耶稣说,你们的义若不胜过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
路得接下来说的话,常常被我们传为佳话:你往那里去,我也往那里去。Where you go, I go.
这样三番两次的推辞和坚持,让我想起几百年后的以利亚和以利沙。以利亚是一个先知学校的校长,当时他开办了一个举国闻名的先知学校,许多人前来投入门下拜师学艺,当以利亚知道自己大限将至,快要被接升天的时候,以利亚的门徒们一开始都追随他,想要继承他的衣钵,但是以利亚稍稍一劝,门徒就多有离开的,有的走了一程,有的走了两程,而到第三次劝阻的时候,只有以利沙一个人仍然不离不弃的要跟随他,每次以利沙都如此回到师傅的劝阻: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离开你。Where you go,I go.最终成为继以利亚之后行神迹最多的先知。这里是一对婆媳,那里是一对师徒。但都表现出同样坚定的不离不弃。
而在新约当中,我们看到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耶稣和他的门徒身上,当耶稣向门徒分享一些抽象难懂的属灵真理的时候,他的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耶稣就对那十二个门徒说:你们也要去么?西门彼得回答说:主阿,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其实耶稣的话直接翻译是,你们也去吧!但是彼得却紧紧的抓住耶稣,在大家不再与主同行的时候,不离不弃。Where you go, I go.
路得用了一系列的排比来表明她跟随的决心,你往那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那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 17 你在那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哇,如果没有上下文,我们甚至可能误以为这是一点情侣的互诉衷肠,或者一对新人在婚礼上的誓词。多么美丽,多么浪漫。但是这是路得对婆婆说的。她对婆婆如此的不离不弃。
路得表现出一种具有冒险精神的信心,一种愿意放下合理行为而冒险进入未知领域的信心,她对婆婆的情感,忠诚,牺牲是我们效法的榜样。
今天我们的信仰旅程也需要我们冒险,需要进入未知的领域,这不是一个一帆风顺,平步青云的旅程。这需要我们把船开到水深之处,需要跟随主经历加利利海的风暴,需要经历十字架。
我们愿意去耶稣去的地方吗?耶稣去了税吏和罪人的家,没有去希律的王宫,耶稣去了旷野,去了圣殿,我们愿意跟随耶稣去这些地方吗?他小时候曾经住过肮脏的马槽,长大了住过船舱,那可不是豪华游轮的VIP套房哦。狐狸有洞,飞鸟有窝,人子却没有枕头的地方。我们愿意住耶稣住宿的地方吗?
Your God My God
这一系列的排比粗略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You go, I go.表示了一个紧紧的跟随。而第二类则是Your God, My God,表示了身份的认同。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不是一个最准确的翻译,几乎所有英文译本都译作,Your people be my people.也就是你的百姓就是我的百姓,你的神就是我的神。这2个方面都表示了一个身份认同和一个身份的转变。他将自己身份认同完全建立在与婆婆的一致上面。这对于一个摩押女子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从一个摩押人的眼光来看,路得就是一个汉奸卖国贼,投敌卖国。你的百姓就是我的百姓,你的神就是我的神。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你的同胞就是我的同胞,你的意识形态就是我的意识形态,这就是全盘西化。但是问题还不仅如此,今天我们说一个崇洋媚外的人起码他是去一个更强大的国家,更先进的文化吧。但是路得却是逆向行驶:摩押当时的军事力量和经济水平是较以色列更为优秀的。而现在她他选择以色列人就是自己的百姓,耶和华是自己的神,而不是摩押的神基抹。
今天我们基督徒我们要跟随耶稣,我们也不得不省察一个问题,谁是我的百姓,谁是我的神!这是我们基督徒的身份认同的问题。在信主之前,我们每个人的第一身份认同就是我是一个中国人。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MaoZD的百姓就是我的百姓,MaoZD就是我的神。但是今天我们信主了,我们能对主说,主啊,你的百姓就是我的百姓,你的神就是我的神吗?我们是紧紧抓住我们原来地上的身份不放手呢,还是转换我的身份认同呢,我的身份是天国百姓的身份,不再局限与世上的某一国。全世界,历世历代的基督徒都是我的百姓。当然我不是要大家放弃中国人的身份,而是让我可以拥抱一个更大的视野,尤其是在优先次序上,那个国的身份才是我最不能失去的。一般情况下,这两者不相矛盾。但是当天国百姓的身份和中国百姓的身份发生冲突的时候,你抓住那个,放弃那个?当爱国和爱教发生矛盾的时候,你要选择哪一个?
最后,路得为了表明她的决心,她在婆婆面前起了一个严重的誓言: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看见这样的决心定意跟随自己,婆婆拿俄米也不在劝她了。这几乎与以利沙回答以利亚的话完全一样。
愿我们无论环境如何,都能定意跟随主,如路得一样告白:You go, I go, Your God, My God.这比You jump, I jump.更加浪漫,更加永恒。
需要完整讲道录音请联系微信号afa_liu